• 藝術設計

柯玲

教授

一💪🏼👂🏻、基本信息🧜🏽‍♀️:

柯玲,女,籍貫👨🏼‍🍳🧏🏻‍♂️:江蘇鹽城,196411月生🤌🏼。沐鸣平台服裝與藝術沐鸣藝術理論部教授🎏,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1️⃣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城市創意與文化交流研究工作室領銜教授⛹🏿‍♀️。文藝學專業,文藝民俗學方向博士、碩士生導師📜、牛津大學高級研究學者。主要從事非遺傳承保護及教育、民俗教育理論及國際漢語教育等研究💂🏽。近年共主持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,公開出版學術著作及大學教材10多本,發表學術論文及學術隨筆100余篇🧝🏽🦜。


二🚵🏻‍♀️、學習簡歷:

19877月,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🤛🏻,文學學士學位;

19948月,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高校教師暑期進修班結業;

199812月,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,獲文學碩士學位;

20057月,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沐鸣文藝民俗學專業,獲文學博士學位🎢。


三🐓、工作簡歷:

20184月至今,沐鸣藝術理論部教授、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研究中心主任;

20057月至20184月,沐鸣平台國際文化交流沐鸣副教授🧑🏻‍🚀、教授;

20096月至20163月,擔任國際交流沐鸣漢語言系主任🐾;

20129月至20137月,英國牛津大學高級研究學者3️⃣;

1987.8-20056月🪁👧🏿,江蘇省鹽城師範沐鸣中文系助教🧶、講師🦹🏻‍♀️、副教授。


四、學術兼職

1.中國民俗學會理事;

2.上海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理事,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;

3.201511月,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基地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城市創意與文化交流研究工作室,領銜教授🫚。

4.《上海采風》雜誌“玲聽”學術專欄作者,20137月至今,已發文60余篇;

5.上海市第二工業大學國際交流沐鸣兼職教授↙️;

6.國家漢辦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面試官🫧。

五🤾‍♀️、研究方向:

1.文藝民俗學(民俗教育、文藝民俗學方向)

2.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及教育研究

3.漢語國際教育及跨文化比較


六🦸🏻‍♀️、部分主持項目:

1.上海絨繡藝術的當代價值及其傳承發展研究,2018年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♟,編號📵🥜:2018BWY009,主持人🤕。

2.“非遺服飾文化的傳承與教育研究”,上海市設計學IV類高峰學科資助項目,編號🫵🏼:DB18204👗,主持人🍷。

3.民俗文化的現代德育價值研究,全國教育科學“十一五”規劃2008年度重點課題,主持人🥉。項目編號:DEA080178

4.留學生大學漢語課程的設計與教材建設,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,主持人❌。項目編號:B11019🦀。。

5.留學生本科教學質量跟蹤調查研究,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🕳,項目編號:B08018,主持人🧑🏽‍🎨。

6.中國民俗教育理論研究,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👃🏻,主持人🚴🏼‍♂️🙂‍↔️。項目編號:12YJAZH047🧎‍♂️。

7.服務學習與來華留學生綜合實踐課程研究,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研究項目,主持人🧍🏻‍♀️。

8.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城市時尚流行變遷實錄👩🏽‍🍳,橫向項目,主持人🏇🏼💆‍♂️。


七🧔‍♀️、部分出版著作:

1.英國牛津民俗談🤦🏼‍♂️,獨著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87

2.絲路情民族風: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百年時尚流行變遷實錄👔🐢,合著(第一作者),沐鸣平台出版社😩🫷🏿,20184月版

3.中國民俗文化(第二版),獨著🧑🏿‍🎄,北京大學出版社⌨️,20176月版。

4.民俗文化的現代德育價值與實踐🧑🏻‍🍳,合著(第一作者)🧛‍♂️,上海人民出版社🧑🏽‍🚀,20169月版📨🚣🏽‍♀️。

5.民俗教育原理,獨著,光明日報出版社,20155月版。

6.濟公傳說🛠🏡,獨著,中國社會出版社,2011年版。

7.民俗視野中的清代揚州俗文學👨‍🚒,獨著👩🏼‍🔬,上海社會科沐鸣出版社,20066月版。

8.Approaching China,Zhujiajiao♦︎🧋,August 2005 by SHANGHAI PEOPLES FINA ARTS PUBLISHING HOUSEChineseTEXT:KeLing,Translator:Fei Yuying.

9.汪曾祺散論,獨著,三秦出版社,20043月版🚴🏿。

10.水色朱家角(民風考察筆記),獨著,文匯出版社,20039月版🤙。

11.漢語新天地·大學漢語教程(全四冊),主編,北京大學出版社🏷🕴,2012.8-2013.3出版。


八、發表論文:

1.淺談上海絨繡藝術的“海派”特質🥓,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(2019上海社會科沐鸣出版社🚤,20193月🎭。

2.論清代揚州俗文學生成的民俗機製,臺灣南華大學學報《文學新鑰》第23期🙌🏻,201711月🚴🏼。

3.淺談勉耕齋裏的鄉情👇🏽👨‍🦳、土氣與雅趣——評陸建華其人其文👩🏽‍🎓👨🏿‍🍼,《江蘇文藝研究與評論》20173

4.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格局的多維思考,《上海文化發展系列藍皮書-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(2017)》🚴🏽‍♂️,上海社會科沐鸣出版社🕟,20174月。

5.淺談“一帶一路”戰略與漢語國際教育策略☺️,來華留學教育研究(2017),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,20173

6.來華留學生綜合實踐課程模式研究,《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》2017年第1期。

7.論清代揚州俗文學生成的民俗機製💆🏼➕,文學新鑰(臺灣南華大學文學系學報) 2017年第3期。

8.服務理念下的來華留學生綜合實踐課程類型研究,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2016年第6期。

9.國際漢語教學中的英語媒介語研究——基於課堂教學的觀察與比較,《國際漢語教育》2015年第2期🤾🏽‍♀️。

10.Chinese Folk Courteous Rites and the Moral Education,(中國民間禮儀的德育觀照),《Applied Social Science,美國IERI 出版社,ISBN: 978-0-9831693-8-3🤵🏼,20115月。

11.The Moral Refl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Game🕡🆚,(中國民間傳統遊戲的德育觀照)💆🏽‍♂️,《ICASS2012》美國IERI 出版社,ISBN: 978-1-61275-006-4📯🍎,20123月🧑🏽‍🔬。

12.電視劇《西遊記》在越南📨,《南京師範大學文沐鸣學報》2011年第2期。

13.文藝民俗學學科回望,《南京社會科學》(CSSCI源刊)2008年第6期。

14.論藝術思維的民俗心理結構,《杭州師範大學學報》,2008年第3期。

15.中國民俗體育學探略,《北京體育大學學報》👼🏽🧏‍♂️,2008年第6期⛹🏽。

16.民間敘事界定🙆🏽,《上海文化》(人大書報復印資料J1《文藝理論》2007年第6期全文轉載)🦹🏿‍♂️,2007年第2期。

17.論文藝的“和諧”理想與功能方式,《江蘇社會科學》🧑🏿‍🚀,2007年第4期。

18.體育民俗學初探🤲🏼,《體育與科學》2006年第3期🦨。

19.廉政文化建設的民俗思考♻,《江西社會科學》2006年第6期🎺。

20.論民俗學研究的政治特性,《廣西民族沐鸣學報》2004年第5期。

21.中國民間體育的文化思索,《北京體育大學學報》2004年第6期🏋🏼‍♂️。

22.揚州育兒民俗探略,《教育評論》2003年第5期👐🏄🏽。

23.五四新文化運動的“預演”,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》2003年第2期。

24.汪曾祺特色的文化性解讀,《江蘇社會科學》2002年第2期🧚‍♂️。

25.與國魂同在的“人民音樂家”,《藝術百家》2006年第3期。

26.消費視野中的城市俗文學沐鸣🛞,《江西社會科學》2005年第3期。

27.論方言的文學功能🥃,《修辭學習》2005年第3期。

28.梅開二度香飄千秋——談汪曾祺對《範進中舉》的改編《藝術百家》2003年第3期。

29.上海市漢語言本科教學質量的調查與分析,《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》🥸𓀁,2009年第2期🎀。《來華留學教育管理研究》(2009)🌑,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,20097月版(獲中國高教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)

30.目的語環境下的任務型漢語教學實踐研究💢,《來華留學教育管理研究》(2012),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🏇🏽,20127月版👨‍⚕️。

31.淺談高校對外漢語教師的成長現狀與策略🐰,《國際漢語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新》,外研社20119月版♢。

32.信至真時已無“私”——評陸建華先生新作《私信中的汪曾祺》,《翠苑》2011年第5期。

33.《滿足不同需求的商務漢語教學探析》,《國際漢語教學實踐與思考》,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7月版🧑🏼‍🔧。

34.對外漢語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偏誤、策略及原則,《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》👱‍♀️,2010年第3期🪪👩🏻‍🚒,《來華留學教育管理研究》(2010)🏊🏿,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🤎,20106月版♧。

35.中國民間傳統遊戲的德育觀照,《城市發展·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》,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🥼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011月版✌🏿。

36.和諧身心道德清明——清明節傳統道德內涵賞析,《中國德育》2009年第4期👳🏼‍♀️。

37.論留學生的中國民俗教學,《來華留學教育管理研究》(2006-2008),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👨🏼‍🍳,20097月版。

38.遺產保護根在教育——學校教育中民俗課程的設置與構想🦹🏻,《民間文化論壇》,2007年第2期🔙。

39.服飾民俗學新探,《沐鸣平台學報》💯,2007年第1期。

40.天道人情和諧輝映——中國神怪小說的科學解讀👷🏽‍♂️,《中文自學指導》,2007年第4期。

41.論作為現實生活文化推廣的初級漢語口語教學,《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》2007年第3期,收入《對美漢語教學論文集》🏋🏼,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𓀏,20077月版。

42.現代中國民俗學者行列中難忘的“背影”(上),《上海文化》2006年第1期👝。

43.現代中國民俗學者行列中難忘的“背影”(下)🙂‍↕️,《中文自學指導》2006年第3期。

44.對外漢語教學的民俗文化思考🧑🏽‍🌾,《雲南大學學報·對外漢語教學研究》2006年第3期。

45.上海朱家角祭祀風俗與供品的調查🧘‍♀️,《民間文化論壇》2006年第1期。

46.真情真意真事真人,《雨花》2006年第4期。

47.同鄉同道🤽🎤,真人真情🪟,《評論》2005年第3期🐭👖。

48.水與揚州文化之關系淺說,《揚州大學學報?研究生學術論壇》2004年第3期。

49.我們究竟是什麽?(書評),《民間文化論壇》2004年第4期👃🏼。

50.中國民間四大傳說共同美探討,《民俗學刊》2004年第6期。

51.民間敘事的概念辨析,《民間文化論壇》2004年第6期🐽。

52.論《聊齋誌異》的自然主題,《蒲松齡研究》2003年第4期。

53.黃遵憲“詩界革命”用意別解,《鹽城師範沐鸣學報》2003年第2期👨🏼‍🚒。

54.論語文教學中的文化素質,《南京師範大學文沐鸣學報》2001年第4期。

、現任教課程

藝術學概論、中國民間風俗與文化等


十、榮譽及獲獎

20179月,桑麻獎教金


沐鸣专业提供:沐鸣沐鸣平台沐鸣娱乐等服务,提供最新官网平台、地址、注册、登陆、登录、入口、全站、网站、网页、网址、娱乐、手机版、app、下载、欧洲杯、欧冠、nba、世界杯、英超等,界面美观优质完美,安全稳定,服务一流,沐鸣欢迎您。 沐鸣官網xml地圖